這幾日看到有登山失溫意外,很是感慨。望大家多瞭解:登山健身養性之外,天候更有我們無法避免的變化性。為策安全,因此提醒下列「保命六物」的輕裝背包觀念!因這不僅是自保,也可能成為其他一時興起的登山好友的救命裝備!
此文以攀岩資深教練及曾帶領大學山社超過10多年經驗而寫下,旨在希望---
能於出發前有下列「6物」的話,必要時可以延長許多時間,以等待救援,是十分重要的須知。
■「失溫」:簡單的說就是體溫喪失,就是身體產生的溫度少於散發出去的溫度。
而防止失溫的最重要原則,就是身體不要濕。濕便寒,會讓體溫一直下降,先會開始顫抖,再來會昏迷,最後即是心跳停止。
一般台灣的戶外環境,因濕氣重,同樣的溫度下,會因為潮濕的關係,感覺更冷。如果登山時再遇到寒流,加上風大,沒有良好的防護措施,很容易失溫發生意外。
故上山時不論時間、高度、人數....,良好的防護措施確實萬分重要!!
根據近日新聞報導,這次遇難的隊伍,是輕裝攻頂的途中,遇到寒流下雪,有人失溫造成不幸。
一般登山來說,「輕裝」其實不是空手,仍會背一個小型背包。小型背包裡面,通常放一些風衣、食物、飲水、照明設備、相機…等。因為不想背負多餘的重量, 很少人會把小背包裝滿。
其實如果能多塞一件內衣、襪子、一片鋁箔毯、一頂帽子、一個保溫瓶內裝滿熱水...,既不會太重,也不會佔據多少空間,但在危急時卻可預防失溫,撐過較長一段時間。
■「保命六物」說重點裝備----輕裝背包至少需有下列6物:
1.「GORE-TEX雨衣」,或數只大型垃圾袋(垃圾袋可保溫防水,因「GORE-TEX雨衣」價位略高)。
2.多一套乾的內衣、毛帽及襪。
3.一片鋁箔毯。
4 .裝滿水的保溫瓶(薑糖塊可另帶)。
5 .夾鍊袋裝土司數片或餅乾。
6 .可較長時間待機的手機或發話器(不用太智慧,容易凸槌)。
■登山「防止失溫」的最重要原則就是----「不要濕」:
頭部是散失熱量最多的地方,一定要儘量保持乾燥,並戴上保暖帽子保暖。
內衣儘量穿「排汗內衣 」。如果是一般棉質內衣,濕了「一定要很快換上乾的」,沒有乾的,也要把濕的儘量擰乾,不然熱量會一直散失。
而牛仔褲等棉質衣褲雖然穿起來舒適,但萬一濕掉了,很難乾。人造纖維衣物,濕了乾的比較快,可以減少熱量的散失。
■萬一已經有失溫的徵兆----「顫抖、口齒不清、腳步不穩」:
需快快找一個避風(寒)的地方,換上乾衣物,喝一些熱(黑糖)水,讓身體產生能源,提高身體溫度。
重要!!----千萬別喝酒!另外除非身體溫度已升高,也別烤火!因為烤火會使皮膚溫度升高,加速身體溫度對流,會使身體內部維持器官運作的溫度被帶到外部, 造成核心體溫下降,反而增加危險。
此為歐洲冬季多數流浪者的死因!!
其實登山是很棒的戶外健身運動,但不要忽略人體自身在惡劣環境中的保護學習和準備!很多時候絕對可以因為多一些準備,而少一些意外,及能擁有更安心更愉快的戶外玩樂經驗!!
「保命六物」的輕裝保命觀念,於登山時不僅僅是可以自保,也可能成為其他登山好友的貴人。希望廣傳互為提醒,成為上山重要關頭的救命裝備!
本文轉自: